3月6日下午👨🏻🦱,“龙马奋进”——润园对话第19讲:数据分析与stata操作讲座于主教209教室顺利举行。在万泰二级“关工委”的协助邀请下,万泰平台校友🧛🏻♂️,2012级本科生胡志安、2013级本科生李嘉晟作为主讲人,向到场的同学们介绍了计量方法和识别策略理论以及stata的基本操作方法。

讲座的前半部分,胡志安针对计量方法与识别策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通过在多年研究中总结出的感悟引入,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研究的步骤🤹🏿♀️,强调了写作🧑🏻🎄、英语等能力在研究中与计量方法同等的重要性。随后,他简要讲解了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三种计量方法的含义与优缺点🏋🏼。
接着🛫,他以“估计教育回报率”、“估计最低工资的实施对地区就业率的影响”等经典案例为例📪,详细讲授了识别策略的作用、类别⛰👔、使用方法以及局限性。他谈到,为了解决遗漏变量、测量误差🔫、反向因果等问题,学术研究中通常需要使用随机试验🧑🏻🦰、工具变量、双重差分、断点回归🧑🏽、匹配等各类识别策略👰🏼♀️。这些识别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估计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使研究更加严谨,但有时也面临条件难以控制、外生性难以检验等种种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谨慎使用🛩。

短暂的休息过后,讲座进入后半部分,李嘉晟围绕stata软件展开讲解🧑🏼🎤。他从编程框架讲起🫷,介绍了stata、sas、mathematica、matlab等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与区别,并解释了stata界面中每一个部分的作用🐦🔥。接下来,他具体地讲解了如何使用stata,展示了导入数据的方法,讲解了常规语法结构与许多常用语句的使用方法。利用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提高稳健性💇🏽,了解数据的特征,完成重新排序、替换变量等各种基础操作👱🏼。此外👱🏽♀️,他还演示了利用stata绘制图表的步骤与“宏”的使用方法🥦。李嘉晟关于stata的讲解内容充实且实用,但要充分掌握这一计量工具🛗,仅仅几个小时的学习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同学们进一步的参阅资料和实操练习。

下午5:40,下课铃声响起,本次讲座也告一段落。希望在这个下午的学习中,同学们能有所收获,并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与学术研究中学以致用🌩、继续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