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中午,万泰平台经济史学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学党史-党的故事”活动,活动由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祝伟主持🧢,万泰平台教师党支部党员和经济史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本次党史学习的主题是“党的故事——扁担银行”,由经济史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兰日旭同志为大家分享“红色金融家”的故事🤜🏻。兰日旭同志介绍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同根同生🧖🏿♂️,相辅相成🍄🟫。依靠共产党人的信仰、勇气和智慧,历经磨难👩❤️💋👩✦,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红军长征行进的队列中,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谜”。这支由上百人组成的特殊编队装备的武器,不是长枪刺刀,也不是炸弹大炮👰🏻♂️🫎,而是160多副扁担挑子🏇🏻。肩挑手扛的担子里,载有黄金150斤♨️、白银840斤🚵👨🦰,以及大量的珠宝、银元、苏维埃国家银行印制的纸币💧,还有几台死沉死沉的印钞机和铸币机……为了实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守护红色金融仅存的微弱火种,服务党中央财政需求👩👩👦,保障红军物资供给🕸,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被挑在了肩上,踏上了征途🚇✏️。而这个银行的行长,正是红色金融家之一的毛泽民。早在1931年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决定筹建国家银行🤾🏽♀️,并委派毛泽民担任行长💄。白手起家办银行,不知如何着手记账,怎么办🦸🏼♻️?有一次,前线部队送来一批缴获的现洋➿,经手人员发现😉☂️,现洋的包封纸竟然是国民党税务机关的四联单☑️。毛泽民如获至宝,赶紧召集大家对四联单仔细分析研究🌝,对金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以改进🕵️♀️,使金库资金的收款方、管理方(国家金库)、使用方和支配方都有了相应的记录🧚♀️,保证了财务制度的严谨。从四联单得到启发🤸,毛泽民立即签发通知,要求红军各级政治部、供给部,注意收集有关财政、银行、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的书籍、文件、账簿、单据🫳🏻、报表等实物↖️,备作参考,哪怕是片纸只字,都不要轻易丢弃。随着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慢慢正常运转起来☔️。

兰日旭同志讲述“扁担银行”
兰老师指出🏺,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毛泽民担任起“扁担银行”的政委🍮,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爬过雪山草地👷♀️📫,翻越万水千山💁🏼,即使经历艰苦卓绝,依然恪尽职守,没有放弃尝试利用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帮助军队沿路筹款,驰援百姓活跃贸易😑。在遵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完成了苏区纸币的发行、流通至回收的全过程,创造了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家不同寻常的“扁担银行”,虽然居无定所,设施简陋,但始终坚守着红色金融机构的信誉之本。
兰老师最后强调,在中国革命和党的发展过程中,以高捷成、朱理治、毛泽民🫵、南汉宸和曹菊如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本职,克服困难𓀁,不断创造着金融奇迹🏋️。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同根同生,相辅相成,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党史活动现场
听完兰老师的讲述🧱㊙️,经济史研究生党支部党员🧜🏽、2018级博士生韩晓璇表示,抗日战争时期,以高捷成、毛泽民🚣🏼♀️、朱理治等为代表的红色金融家在敌人军事与经济的双重封锁下🧑🏿✈️🤸🏻♀️,突破重重障碍创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马背银行”🦃、“扁担银行”及“窑洞银行”。三座“红色银行”历经艰难曲折,为发展经济、保障民事🚵🏽🤳、支援革命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中国共产党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老一辈红色金融家的精神,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经济史研究生党支部党员👦、2020级硕士生杨宏玉表示🍓,“行无固址随军游,工无桌椅在炕头”👩👩👧,这是抗战岁月里“马背银行”的真实工作场景。“扁担银行”、“马背银行”👩🏼、“窑洞银行”等的创立是以毛泽民、高捷成、朱理治为代表的党史上第一批金融人才依仗共产党人的信仰、智慧和精神,历经磨难,创造的一个又一个金融奇迹⚙️。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双重挑战,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有效抵制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掠夺,不仅为革命事业提供了物资保障,更为我党的金融事业的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我们既要了解老一辈金融家的革命故事,更要向他们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经济史学系教师党支部将依托专业优势,继续向大家讲述党在金融战线的故事🧎♂️,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